這是醫院發的參考資料,我把它紀錄下來,

給有需要的人做參考~

因自己不了解腸病毒,經這次小夏天住院,有了深深的體會。

 

小兒發燒的處理 

一、何謂發燒?

發燒是指腋溫超過375或耳溫超過38度稱之。發燒因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所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,除有時候感覺不適外,適度發燒對小孩也有益處,因為體溫上升時,會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環境,因而加強人體免疫系統的反應,以對抗感染或發炎之病症,所以發燒時不用過度恐慌,也不要任意使用退燒藥;除須依醫師指示處理或用藥外,亦應密切觀察體溫的變化及有無出現其他症狀。

    小兒發燒大部份是病毒或細菌感染,輕微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部功能,因為大腦細胞的成份是蛋白質,通常要持續發燒至42度以上才可能會使腦部逐漸地被破壞,因為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42度,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;除非某些腦部病變所引起的發燒;如腦炎、腦膜炎等情況,才可能對腦部功能有所傷害。

 

二、處理原則

         發燒的處理會因疾病不同而異,除需針對病因治療外,發燒時可依下列方法處理:

發燒週期可分為發冷期、發熱期及退熱期

(一) 發冷期:當出現冷顫、發冷、心跳及呼吸加速、四肢冰冷或發抖時,應予穿著適當衣物或被蓋保暖,以減輕上述症狀所造成的不適感。

(二) 發熱期:發生皮膚溫暖或發熱、口渴、頭痛、煩躁不安或食慾不振時,應減少衣物及被蓋、維持房間空氣流通、補充水分,並可使用冰枕或溫水拭浴來幫助散熱,使身體感到涼爽舒適;使用冰枕5~10分鐘後,應注意四肢是否溫熱,當四肢冰冷時應暫停使用,給予保暖,小於三個月的小孩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;而溫水拭浴(水溫38c,泡20-30分鐘)是藉由水蒸氣使皮膚微血管擴張,達到散熱。當出現痙攣時,應迅速送醫治療。

(三) 退熱期:此時皮膚溫暖並且可能會有大量流汗的情形,故應適時補充水份及更換乾淨衣物,穿著寬鬆衣服,減少被蓋,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室溫宜維持在26c,以維持身體乾爽舒適;若懷疑夏季熱時,室溫可適度下降。

 

三、其他注意事項

小兒若有腹瀉時,應儘量不使用肛門栓劑,以免刺激肛門,使腹瀉更嚴重而影響藥物的吸收。

 

認識手足口症-腸病毒 

一、致病源

感染腸病毒所導致,此類病毒有68種,可分為~

小兒麻痺病毒à3

A群克沙奇病毒à23

B群克沙奇病毒à6

伊柯病毒à32

新型腸病毒à4種,68~71

 

二、傳染途徑

---糞傳染,或口---口傳染(呼吸道傳染)

 

三、症狀及病程

a.流行季節為每年5-7

b.絕大多數的患孩,在5~7天內會自行痊癒

c.出現手足口症患孩通常不發燒或微燒1~2天,

  有口腔潰瘍,手掌、腳掌、膝蓋、臀部出現小水泡等症狀。

d.出現咽峽炎患孩則會高燒2~4天,喉嚨、口腔內有小水泡後潰瘍,導致口腔疼痛、流口水等症狀。

e.其中腸病毒71(嚴重型)所引起的手足口症有50%會高燒超過39度,且會持續超過3天。

 

四、合併症

       僅極少患孩會發生合併症;但感染腸病毒71型的患孩會出現的合併症,包括無菌性腦膜炎、腦炎、急性肢體無力(類似小兒麻痺)、步履不穩、抽搐,甚至肺水腫導致死亡等。

 

五、護理指導

a.由於口腔潰瘍,會影響患孩的餵食,為了補充患孩的體力及預防脫水,應鼓勵或勉強患孩進食,冰冷的食物亦可。

b.為了避免傳染,家人(含患孩)應加強洗手,尤其是處理患孩的糞便之後及飯前;避免與患孩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(如奶嘴、奶瓶、湯匙等)

c.避免出入公共場所。

d.患孩發生合併症的確切因素,目前仍不清楚;不過,若患孩年齡小者,尤其是3歲以下或出現疹子5天內,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,應儘速就醫: 嗜睡、劇烈嘔吐、肢體無力、活動力減低、抽搐、呼吸困難、發燒超過三天以上且超過39度。

 

參考來源-長庚醫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ever2012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